码头,自古以来就是水陆运输的枢纽,每个城市的发展都离不开码头。而码头工人就是码头运载的主体。在古代,码头的装卸全靠人工搬运,他们工作时间长、工资待遇差、劳动毫无保障,与整个城市的生活格格不入。随着时代的变迁以及社会的不断发展,港口机械逐渐代替了人工,随之也产生一个新的工种——港口机械维修,今天我们就来浅谈我们龙门港工程技术部的机械维修队伍。
虽然龙门港开港时间不长,招募的职工也都偏年轻化,但是在原宁波舟山港资深机械技术人员贺元士以及港口机械维修技术骨干胡振伟的带领下,我们的维修队伍也日渐强大。小到零配件的更换,大到作业吊具的制作以及设备的改装,都是亲力亲为,为龙门港建设营运省下了不少资金。
跟港区其他岗位不同的工程技术部实际上就是维修队伍所在的部门,他们带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一身油、一身汗”,穿着工作服,顶着安全帽,整天辗转在各大设备上。不管是刮风下雨,还是登高入海,只要设备出现故障,我们的维修人员就会义无反顾地及时背起工具包,奔向第一线。这次港区40吨门座式起重机臂架上的钢丝绳尼龙托棍由于集装箱作业后长时间产生磨损,在定期检查时发现托棍内壁将被磨破,若发生断裂分开后马上就会引起钢丝绳直接和支架铁板产生磨损,即会导致钢丝绳断股,又会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5月9日联合22刚装卸完毕,驶离港口,工程技术部朱经理就马上组织人员,系上安全绳,无所畏惧地登上离地40米高以上的门机臂架。小编也跟着他们体验一把“登高”,当爬上门机驾驶室下圆盘时,小编就已经吓的手脚发软。看着脚底下镂空的铁网,加上高空风力特别猛,生怕自己被当“风筝”刮跑了。只能是紧紧地抓住护栏,步步维艰地登上门机操控室。至于门机臂架,不好意思,我是绝不敢登上去的。相对于我的懦弱,他们却轻松地笑笑说:“这样的登高作业对我们来说就是家常便饭,没什么好怕的。就是臂架顶部出现故障,我们也要登上去维修。”通过六小时左右的连续高空作业,终于完成了托棍的更换和改造,为港区的正常作业及安全提供了保障。
曾记得还有一次,门座式起重机电路出现问题,工程部机电人员马上赴现场勘察情况,排查问题,经诊断发现是电缆卷盘中心滑环电气出现故障。天公不作美,维修过程中忽然下起了大雨,由于靠近码头前沿,风力比其他地方要大得多,从我们的监控画面可以看整个画面都已经模糊了。但是箱盖已经打开了,进水的话会导致巨大的损失。由于维修已到收尾阶段,工程部经理毅然下令维修人员加紧抢修,并盖上箱盖,最终保护了设备的安全,避免了损失的发生。
龙门港工程技术部员工在工作中不怕苦、不怕脏、不怕累,严格执行公司设备的定期保养、检查制度,建立完备的机械设备履历和技术资料,对于生产中出现的设备故障,都能反应迅速、及时排除,为港口生产的正常运营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后盾。让我们为他们点赞喝彩!